閱讀3TO DO

一直以來好像跟閱讀這件事情很有緣,但不是那種能夠大量閱讀很多數量的人。小時候家裡書櫃有很蔡志忠的漫畫,蔡志忠的漫畫有許多都有與經典文學歷史等相關,老子說,莊子說這一類型的書籍。小時候不知不覺間閱讀這些書籍後,進入國中後,意外發現國文課裡許多都是以前已經在漫畫閱讀過的故事。有好幾次閱讀測驗的考題完全根本就是已經讀過N次的內容,不需要推敲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地國文的成績特別好,被誇獎後就會誤以為自己蠻有SENSE,然後在人生這一塊好像就跟閱讀,文學或者語言特別有緣。
跟閱讀與寫作的緣分大概可以細分成以下的時間軸。
國小至國高中

- 讀遍家裡的大概是我爸買的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的漫畫,還有小百科
- 跟我媽逛超越書局,買了N本名人傳記漫畫
- 跟我媽去逛金典書局,不知為何讀了很多玫瑰之夜那種靈異書籍的印象
- 記得我媽在小學書展買了一套雜學知識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紐約別名叫做大蘋果
- 每週三買寶島少年的習慣從1997年到2012年到來日本前一直持續
- 國中補習班的同學借了我哈利波特第一集
- 放學回家路上會去一下衛民街的租書店租漫畫
大學

- BBS&無名小站全盛期開始會寫日記跟網誌
- 閱讀了傷心咖啡店之歌,覺得星星都還在,只是超乎視線之外這句話很nice
- 經歷喜歡村上春樹跟喜歡自己喜歡村上春樹感覺的時期
- 好像也買了不少九把刀的書籍
- 大三打工在胡思二手書店管理日文書籍
南沙指揮部駐台單位
- 退伍前搭軍艦去南沙太平島需要花三天三夜的軍艦內,消磨時間用的忘了是地底三萬呎還是燕子的朱少麟小說大概去程的第二天就讀完,還複習了一遍
研究所


- 第一年在一橋大學,每周都要閱讀英文消費者行動論還要日文要約發表宛如地獄
- 後來面試早稻田前,發現未來指導教授的書我以前在胡思二手書店管理過
- 合格後回台灣發現我居然大三左右的時候就買下了未來指導教授的書籍放在書架上
- 在行銷課上發表的經典書籍影響力的武器的內容一直還是相當受用
- 大概都在看中食相關還有就職活動的書籍
社會人


- 2015年人生第一次低潮,透過Mentalist DaiGo的書籍慢慢以方法論來重建信心
- 真的幾乎當時所有的DaiGo的書籍都買了
- 2020年底第二次遇到人生瓶頸感,透過日本Youtube說書頻道與心理醫生樺澤紫苑的頻道與書籍徹底改造人生習慣變得十分健康
- 開始進入會自主性大量買書閱讀的狀況
—
最近幾年,才真正感受到書籍的力量,覺得人類幾百幾千年來煩惱的事情可能真的都差不多,然後真的已經有一定人數的好心人士把可能的解法寫在書籍裡面了,覺得原來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應該是真的。
以前在寫論文閱讀參考文獻感覺很枯燥苦痛時期,曾經聽過,這些文獻或許是某些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們寫的內容,而你們可以整個晚上不斷地看看著抱著他們入睡,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然後覺得好想有點道理也覺得比較欣慰,但人生大半時期對於我來說,除了閱讀有漫畫或者比較好閱讀類型的書籍以外時,讀書閱讀是一件很耗力的行為的印象一直還是默默地存在心中。
我個人見解(偏見)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作者寫的內容跟架構本身可能就很難懂。來日本後,日文抵達幾乎母語水平後發現一件事情。以前閱讀日文文章閱讀不下去,內容進不來的狀況,不完全是自己語言實力不夠,而是文章本身寫得真的就很難讀很難懂的可能性極高(所以不用太灰心)。
第二個是,還有閱讀感覺很難變成習慣的原因我總覺得,有一點是那種以前暑假作業讀書心得的遺毒,當然經典有它的優點與也許是修行上的必要性,但總感覺,中二那種求學初期,硬讀老殘遊記那種古代的經典文學還要寫出心得(哪可能有什麼心得)總感覺有一種不小心造成,天啊!閱讀真的好困難的印象一直存在在心中。雖是經典文學,但基本上古代的敘說方式即使白話以後還是很難懂,間接導致閱讀=需要很用力的印象。建議應該可以統一改成閱讀九把刀的書籍(いい意味で)當作今後的暑假作業(或者不用作業)。
—
現在購買的書籍,比較偏向自我啟發,學習類的書籍為主,最近對於所有書籍的閱讀策略是在一本書內找出三件TO DO來做,這也是我相當喜歡的樺澤醫生所推薦的方法。
比方說現在對於書籍「OUTPUT大全」的三件 TO DO是

- 2週間に3回使った情報は長期記憶される
兩周內OUTPUT過三次的情報容易被長期記憶,可以活用在想牢記的事情上。
但想忘記的事情絕對不要講太多次,
反而會忘不掉 - 情報発信する
提供情報,透過部落格自我成長,對自己能夠觸及的範圍帶來好的影響 - 断る
學會拒絕,建立基準,
確保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
我會把這三點寫在便條紙貼在書的封面或者寫在A4白紙每天看,提醒自己每天或者高頻度的去意識這些行動,等到三點都慢慢有達成了,再更新尋找下三個新的TO DO。
有時候會聽到那種辭掉工作出國旅遊找自己的說法,但據說那種行為好像不是真的去找自己,而是是想去建立一個理想的自己的行動。我們閱讀書籍,感覺有一部分也是為了這種找自己。但是閱讀之後如果沒有行動,想變成的那個自己可能還很難被找到。但只要一個月閱讀一本書,一本書3個TO DO一年12本(一年成本5千有找),一年就有36個人生改造的行動可以去實行,一年以後保證完全會變成不同的個體。
之後,想慢慢分享覺得蠻NICE,拯救了我的各種書籍,以這些書籍裡面的重要的TO DO來慢慢對自己能夠影響的範圍帶來好的影響。除了書籍介紹以外,2024年的整體寫作目標是在今年內寫到一百篇文章,ファイト!
探索更多來自 StarryPages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迴響